刷手机的时候,不经意间滑到了杨子的直播间,他身边坐着女儿杨海润。
那一瞬间,我后背竟莫名有点发凉。
怎么说呢,就像你明知道一部老掉牙的戏要开演,可就是忍不住想看看,换了个主角,这结局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。
直播间的灯光晃得人眼花,杨子还是那个老样子,打了鸡血似的亢奋、激昂,唾沫星子感觉都能穿透屏幕。
他正大声嚷嚷着女儿拿了伯克利的全额奖学金,那种“瞧我女儿,厉害吧”的劲头,几乎要从手机里溢出来。
可这份骄傲,听起来更像是给自己脸上贴金,他好像完全没注意到身边坐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。
杨海润,大多数人可能对这个名字还挺陌生,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坐着。
看得出来,她不太习惯镜头,眼神偶尔扫过弹幕,带着一种客气又疏离的礼貌。
然后,最让人不舒服的一幕就这么发生了。
杨子正滔滔不绝地替女儿规划人生,嘴里突然冒出来一句:“圣依啊,你觉得……”
那一秒,连空气都尴尬得像是凝固了。
我当时就愣住了。
他马上改口,打着哈哈说“老父亲跟圣依播习惯了”。
这解释,听着比口误本身更让人不是滋味儿。
这哪是习惯,这分明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自我中心——在他世界里的女性,似乎都可以被塞进同一个模子里,共享一个代号,最终都得服务于他这个唯一的主角。
这一下,让我脑子里不受控制地闪过他生命里另外两个女人的影子。
第一个,是杨海润的亲妈,陶虹。
不是演小龙女的那个,而是个复旦毕业,在商场上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女强人。
很多人不知道,当年杨子家族的巨力集团,是她硬生生把海外业务做大了好几倍。
凭着实打实的战功坐稳了执行总裁的位子,把所有关于“老板娘”的闲言碎语都堵了回去。
据说两人当初还是因为共同的佛教信仰走到一起的,可后来,一个在踏踏实实地构建商业帝国,另一个的心思却飘去了浮华的娱乐圈。
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,就是杨子非要去拍那部《青花》,陶虹觉得这是玩物丧志。
两个人的路,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岔开的。
离婚后,陶虹带着女儿去了加拿大。
温哥华的雨季漫长,她一边在那边开拓北美市场,一边把女儿培养得极其出色。
女孩从小弹钢琴,奖杯拿到手软,16岁就被哈佛预科录取,最终又拿下了伯克利的offer。
陶虹用自己的后半生证明了一件事:离开那个总想掌控一切的男人,她和女儿,都能活出自己的光芒。
然后就是黄圣依。
这对在大众面前演了十几年“霸总娇妻”的夫妻,最后竟然上了离婚综艺《再见爱人》,也真是够讽刺的。
节目里,杨子那套熟悉的逻辑又来了。
他拿出做PPT的架势,分析数据、解构价值,翻来覆去就一个意思:“你得听我的,按我说的做才有价值。”
他想不通黄圣依为什么还想回去演戏,在他眼里,这就是偏离了他设定的航道,是“不听话”。
他甚至能面不改色地说,黄圣依消失了,对他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。
他对待妻子的方式,哪像看爱人,分明就像个CEO在审视一个出了偏差的项目,亲密关系成了一项可以量化、管理的资产。
他看不到黄圣依作为一个人的疲惫和渴望,只看到一个不符合他预期的“产品”出了问题。
现在,轮到了女儿杨海润。
这个在异国他乡自由空气里长大的女孩,带着自己的音乐梦和顶尖学府的光环回来,第一时间却被父亲推到了带货的镜头前。
杨子在直播间里,像个大家长一样替她纠结,“搞音乐免不了进娱乐圈”,一边替她“规划”,一边向网友“征求”意见。
他好像唯独忘了问那个最该问的人——杨海润自己。
当父亲脱口而出叫错她名字时,不知道这姑娘心里翻腾的是什么。
或许是早就习惯了的无奈,又或许是一瞬间的刺痛。
她只是静静地看着镜头,表情没什么变化,像个置身事外的观众,看着父亲上演一场关于“我为你好”的独角戏。
而那句没说出口的潜台词,谁都听得懂:“你要为我所用。”
从陶虹,到黄圣依,再到杨海润,杨子的问题,从来不是爱不爱,而是他不懂得如何去爱一个独立的人。
他欣赏她们的才华,却又急于将这份才华收编进自己的版图。
他声称给予了所有,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抽走了她们最重要的东西——定义自己的权利。
好在,陶虹成了商界的女掌门,黄圣依也挣脱了束缚回到了片场。
而杨海润,这个23岁的女孩,在父亲喋喋不休地为她描绘未来时,她脸上的平静与沉默,或许,就是一种最坚决的回应。
毕竟,谁也不想活成别人故事里的一个道具,哪怕那个道具,被冠以爱的名义。
正好配资-配资专业在线配资炒股-股票如何做杠杆-专业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